首页 装修资讯 泊于林海的永恒之舟 艺术家晨晓的新西兰自然主义建筑宣言

泊于林海的永恒之舟 艺术家晨晓的新西兰自然主义建筑宣言

来源:宜家居家装网 时间:2025年07月21日 12:02

  在新西兰奥克兰北岸葱郁的自然保护区边缘,一处微微倾斜的坡地如巨鲸的脊背,温柔地探向浩瀚的塔斯曼海。在这片四千余平方米的土地上,作为中国色彩教父晨晓在2000年前后耗费数年心血,亲手设计并建造了一幢名为“和大自然共呼吸”的居所,这是一幢融于自然的艺术装置,一曲凝固于林海之间的建筑诗篇,一个关于当代栖居哲学的宣言。

  

  艺术家晨晓将这幢建筑命名为“呼吸”,它如一艘静泊于绿浪之滨的现代帆船,以当代构成主义的洗练语言勾勒出充满张力的轮廓。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、沉稳厚重的原始石材与铝合金材料,三种材质在精心设计的比例与节奏中交织碰撞,形成微妙的光影渐变韵律。从密林深处眺望,建筑仿佛被自然缓慢消解——背面由粗粝肌理石墙与保护区遒劲的原始森林完美咬合,如大地自身隆起的坚实臂膀,既构筑起抵御喧嚣的物理屏障,又成为极具雕塑感的仪式空间。而转向大海的三面通高的无框玻璃幕墙,如被海风擦亮的巨大晶体,将海湾对岸奥克兰市区起伏的天际线、浩渺的万顷碧波与瞬息万变的云影天光,毫无保留地纳入每一寸生活场景。几何形体被赋予“帆”与“桅”的意象,在森林与海洋的双重环抱中,正如意念中的航行碧波、陆地悄然退却的奇妙动态幻觉一般。晨晓在此实践着他的核心理念:建筑不应是自然的征服者,而应是谦卑的栖居者与敏感的共鸣腔,是与大地、风、光、水共同呼吸的生命体。

  

  空间的呼吸:东方哲思与当代语境的交响

  步入“呼吸”的前奏,空间序列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,高达3.6米的当代设计全铜大门,成为穿越的序章。开门后豁然开朗的全透明玻璃前厅,以极致的通透消解了内外的界限,阳光毫无阻碍地倾泻与你而来。视觉的焦点瞬间被之字形悬挑楼梯捕获——这堪称空间中的装置艺术杰作。每一级踏步均由整块大理石精密打磨而成,和新西兰柔和米白羊毛地毯交织在一起,蜿蜒而上,形成刚与柔、冷与暖、实与透的绝妙对话。这种强烈的材质碰撞与空间张力,正是东方美学“疏可跑马,密不透风”的现代三维演绎:疏朗处气韵流动,可纳山海;紧凑处精工细作,自成天地。

  

  核心场域:自然与人文的宏大“情景对照”

  住宅的心脏是近百平方的客厅空间。这里是晨晓“情景对照”理念的巅峰呈现。占据整面主墙的巨幅油画《海湾中的色彩》,是艺术家以浓烈笔触对窗外实景的抽象回应,是心灵图景与自然造化的直接对话。而真正的戏剧性在于空间的流动性:正面及左侧整幅特制的滑轨玻璃幕墙,可于瞬间完全隐入墙体。当这无形的壁垒消失,迷人的观景露台便与室内空间彻底融为一体。让海风自由穿行,鸟鸣与涛声成为天然背景音乐旋律,天光云影在室内空间肆意涂抹。人仿佛悬浮于海天之间,成为自然剧场中的主角。当夜幕低垂,场景再次转换:占据另一整面墙的壁炉燃起熊熊火焰,跃动的橙红光芒与精心布置的烛光、水晶杯中的深红酒液相映生辉。面对海湾,对岸奥克兰都市的璀璨灯火如星河倒映于墨色海涛之上,随着波浪的起伏明明灭灭。内与外的光影、温暖与清凉、人文的精致与自然的野性在此刻交织缠绕,营造出令人心醉神迷、恍若时光凝滞的魔幻场域。

  

  流动的骨骼:三组楼梯的诗意叙事

  在“呼吸”之中,楼梯绝非功能性的连接构件,而是充满表现力的空间雕塑与叙事线索。三组楼梯各具风骨,共同编织着建筑的深层韵律。

  一、主楼梯(装置之诗):作为入口的视觉焦点,这是一件大型装置艺术。坚硬的石材踏步与羊毛地毯、金属扶手、悬浮的透明玻璃形成复杂的几何穿插,光影在其间切割、反射、跳跃。拾级而上,步移景异,如同在立体的抽象画中穿行。

  二、中部楼梯(深海悬梯):连接起居空间与下层画室的通道,设计灵感源于深海探测器的舷梯。一侧透过观海舷窗,另一侧与艺术家的色彩方块舷窗式装置艺术构成的墙面,仿佛正沿着光柱潜入幽蓝的海洋梦境,直抵灵感的核心腹地。

  三、第三组楼梯(天地之桥):是连接客房及观海阳台与花园的纽带。它采用半透明设计,行走舷梯中,身体同时感知海风的吹拂、树影的婆娑、脚下砾石的触感以及远处城市的低语。它是最直观体现艺术家晨晓“天地合一”建筑思想的具象化通道,模糊了人工构筑与自然造物的界限。

  

  智慧的呼吸:功能细节中的生态哲学与人文关怀

  晨晓的设计在精微处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与对生活本质的洞察:气候驯服者:精致的小客厅是三面环抱玻璃幕墙系统。冬日阳光穿透玻璃,在地暖系统的协同下,积蓄融融暖意。炎夏,只需轻触按钮,东西方向的巨型玻璃门平滑移开,让清凉的海风毫无阻滞地穿堂而过,形成柔和、持续的自然对流,巧妙地将酷暑转化为永恒的春日微醺。

  

  能量平衡术:建筑主立面,是那堵天然毛石巨墙。它不仅是视觉的焦点,更是能量调节器。白天,它如海绵般饱吸强烈的日照热能;夜晚,当气温下降时石墙便缓缓释放储存的暖意,有效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均衡,大幅降低主动采暖能耗。精心点缀其上的狭长条形窗洞,在提供微妙装饰韵律的同时,保证了室内空气的静谧流通。

  

  餐厅的跨界融合:60平方米的外挑式餐厅空间,三面环景。艺术家在此巧妙地破解了东西方生活美学的核心差异:东方烹饪的浓烈油烟需要封闭空间,而西式社交的开放精神则渴望通透共享。当轻触开关,隐藏在墙体中的玻璃门系统如舞台帷幕般无声滑开,将餐厅彻底融入壮阔的景观客厅;当中式佳肴香飘四溢时,玻璃门系统瞬间关闭形成高效的密闭空间,强大的隐藏式下吸油烟系统悄然启动。这是对文化冲突最优雅的技术性调和。

  

  光与影的路径:建筑内部空间的划分、墙体转折、廊柱阵列、门厅序列乃至玄关和台阶的高低错落,都经过精密的光影计算。公共空间、大小客厅、餐厅、画室与卧室被巧妙分离,确保了各自领域的宁静。自然光以不同角度“倾泻”而入,在一天中变幻出无穷的光影效果。与室外的自然画卷参天巨木、奇花异草,还是海湾的波光帆影、城市的霓虹闪烁——都成为室内永恒流动的背景画。

  图片2.jpg

  灵魂的栖息:艺术与生活的无界交融

  作为艺术家的居所,室内的陈设与氛围是晨晓美学思想的精髓。整体色调是高度克制的乐章:暖灰色的墙面呈现出一种“褪色”的时间质感,烟黑色的房门、家具、局部的黑色地砖,奠定了沉稳的基调,深咖啡色的地板与地毯则带来温暖触感。卫浴空间则纯粹如雪洞,以白色为主调。这一切的“留白”与“克制”,只为烘托空间内真正的灵魂——艺术家精心收藏的十余位新西兰国宝级陶艺大师的代表作,这些形态各异、釉色独特的陶器被慎重地安置在空间的关键节点,成为沉默而有力的精神坐标。而真正主宰空间气场的,是艺术家本人创作的大量色彩浓烈、笔触奔放的油画作品。它们如凝固的火焰、浓缩的海啸,在简洁素雅的背景上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。这种“大的统一(空间基调)与小的对比(艺术品)”所形成的强烈张力,正是晨晓艺术理念在居住空间中的完美投射。

  

  无界的庭院:自然作为终极的艺术品

  如果说传统中国庭院追求的是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的极致微缩与雕琢,那么晨晓的庭院哲学则是“天地为园,万物入画”。他摒弃了围墙的束缚,大胆地将毗邻大海的一级自然保护区视为其庭院的自然延伸。保护区内近百种原生参天巨木(如壮丽的贝壳杉、笔直的芮木)与奇异的花草藤蔓(如银蕨、新西兰圣诞树Pohutukawa),无需移栽,便天然成为他四季变幻的壮观“花园”背景。庭院本身的设计极尽简朴与尊重:五彩的天然火山砾石铺地,其上精心拼接几何切割的深灰色板岩小径,蜿蜒曲折,引导脚步通往住宅幽静的林间冥想角落。最令人叹为观止的,是那条沿墙而建的20米长鱼池,池水如墨玉般深邃平静,完美倒映着天空、流云与树影,其尽端与视线设计巧妙呼应,视觉上与远处的海湾无缝连接,形成一条波光粼粼的“视觉水道”,仿佛将浩渺的太平洋直接引至脚下。真正的点睛之笔并非刻意栽植,而是“不经意”散落其间的当代雕塑与装置艺术作品半掩于蕨丛;几块形态奇特的巨石被赋予新的语境,静卧于砾石之上;一段风化的枯木与当代装置艺术作品形成超现实对话。这些“神来之笔”并非庭院的主角,而是激活整个场域、引发人与自然、艺术与庭园深度思考的催化剂,是大地艺术在此处的无言诗行。

  

  画室:灵感与海潮共振的圣殿

  面朝海湾的画室,是这艘艺术之舟的灵魂引擎所在。这是晨晓为自己打造的绝对领域。巨大的落地玻璃幕墙是唯一的画框,框住的是流动不息的海之杰作——晨曦中跳跃的金光,正午时深邃的蓝调,黄昏里燃烧的晚霞,月光下银色的波痕,以及永不重复的浪的舞蹈与云的戏剧。当音响系统流淌着激发灵感的旋律,在这里,感官被海洋的气息、色彩与韵律彻底浸润,“画思如涌”便如受到月力牵引的潮汐,汹涌澎湃,不可遏止。画室不仅是工作的场所,更是艺术家与自然深层对话的神圣空间,是“呼吸”建筑精神最集中的体现。

  

  栖居于艺术的永恒律动

  晨晓的“呼吸之家”,早已超越了“住宅”的物理定义,它是泊于林海之间承载艺术灵魂穿越物质与精神疆域的不系之舟。在这里,石材的厚重承载着大地的记忆,玻璃的通透捕捉着光与气的瞬息万变,铝合金材料勾勒着时代的锋芒,而木材的温润则诉说着栖居的暖意。建筑本身成为最宏大的艺术品,而居住其中的人,其生活、创作、思考、休憩的每一个瞬间,都成为这件动态艺术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

  

  海潮的呼吸、森林的呼吸、自然的呼吸、色彩的呼吸、艺术家灵感的呼吸,最终与这幢名为“呼吸”的建筑融为一体,同频共振。晨晓以石、以木、以玻璃、以金属,更以无边的想象力与深沉的自然之爱,完成了一场建筑与自然之间最深沉、最动人,也最持久的对话。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理想栖居,更是为所有渴望在纷繁世界中寻求心灵锚点、渴望与自然本源重建深刻连接的人们树立的一座灯塔——它昭示着一种可能:当建筑学会谦卑地倾听大地的脉动,当艺术勇敢地拥抱生活的真实,人类便能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,重新找回那份失落已久的、与天地同呼吸的永恒诗意。这艘泊于奥克兰北岸的“呼吸”方舟,正以其沉默而坚定的存在,向世界诉说着关于栖居、艺术与自然永恒的奥秘。

相关知识

城市建造家走访| 建筑师林海: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建筑的事 by reaserch or ey...
千年舟橱柜,品质家庭之选
建博会中的当代桃花源,艺术家海铨带你寻觅心之所向
2023新潮花色发布!「舟耀东方 印象千年」2023年千年舟新品发布会圆满成功!
CBD Fair | 【行业·咖说】问界·定制——“弄潮儿”安泊:走自己的路,做自己的“轻...
铿锵宣言,开启新一轮焕新服务 ——卫浴管家 服务到家!浪鲸卫浴焕新宣言重磅发布
林氏家居携手4位艺术家“住进偏爱里” 发现时尚与家居的更多可能
吴滨 X 米兰设计周:纸随灵动,丈量瞬间的长度 游山记——爿园:须臾即永恒
2022 卓越设计青年|专访尚晓超:以设计避开熙攘,让灵魂泊于闹市
千年舟木塑饰面板时尚环保,品质硬核,年轻人的品味之选!

网址: 泊于林海的永恒之舟 艺术家晨晓的新西兰自然主义建筑宣言 http://www.yijiajujz.com/newsview88291.html

推荐装修资讯